《趙城金藏》每卷首均有精美的佛陀說法圖,其刀法線條和宋版佛經相比,具有豪放嚴整和生氣有力的特點,是我國印刷史上的珍貴標本,其面世過程,有很多不可思議的因緣。
中國國家圖書館聯合北京圖書館出版社整理 再現12米金代趙城金藏陳金剛經真跡
【記者心祐台北報導】一部國寶級大藏經《趙城金藏》,經過三年多的整理和出版工程,由中國北京圖書館出版社聯合國家圖書館相關專業人員,在數十萬張圖版間校對後複製出版了「鎮館之寶」,滿足更多人收藏、研讀的願望。
趙城金藏是金代(約一一四九至一一七三年)民間募資雕版的佛教大藏經,由潞州(今屬山西長治)民女崔法珍在山西、陝西地區斷臂化緣,募資刊刻,歷經三十餘年才完成,因於一九三二年在山西趙城縣(今洪洞縣)廣勝寺被發現,故名「趙城金藏」。全藏為卷軸裝,以千字文編排次第,自「天」字號至「幾」字號,計六百八十二帙,每帙基本上包括十卷,或略有增減,總計約七千卷左右,完整保留佛法東傳以來直到宋代的重要佛教文獻。
《趙城金藏》保存了中國第一部大藏經《開寶藏》的基本面貌。刻版時,先把《開寶藏》反過來貼到木板上,然後照刻,其印刷清晰,字體勁拔,每卷首均有精美的佛陀說法圖,其刀法線條和宋版佛經相比,具有豪放嚴整和生氣有力的特點,是中國印刷史上的珍貴標本,也是研究刻經史和版本史的珍貴資料,如今有四千八百一十三件保存於中國國家圖書館,被譽為四大鎮館之寶之一。
北京圖書館出版社總編輯徐蜀對於《趙城金藏》專案非常重視,派出專業編輯從國家圖書館館藏的卷帙浩繁《趙城金藏》經典中,選取保存最完整的陳天竺三藏真諦《金剛經》譯本一卷仿製,以翻拍方式,配合各行專家的指導,從幾十種宣紙印刷品中選定手工麻紙,進行裝裱,精心挑選裱褙用紙、前襯紙、隔水、書籤、錦盒、彩帶等,最後加蓋「國家圖書館善本部監製」的印章,圓滿地重現這部總長十二公尺千年經典,將大藏經的古樸典雅和歷經歲月的滄桑表露無遺,真實地再現真跡經典,這是《趙城金藏》自金代刊刻以來,首次整理出版。
西元一九三三年,一位僧侶範成,到山西省廣勝寺,逐一翻閱該寺所藏佛書時,發現一些從來不曾見過,也不知編者是誰的佛經。消息傳回南京後,西元一九三四年一個叫蔣唯心的人到廣勝寺進行考察,經過他仔細考證,原來這一批佛書就是金代所刻印的大藏經。
這一部經典也稱得上是世界印刷史上絕無僅有的作品,他不但包含了經、論、律,也包括了中國印度和其他古國有關的佛教諸多撰述。大藏經最早曾經在宋太祖初年刻印,稱之為開寶藏,但早已散失不見蹤影。蔣唯心發現的版本是金代復刻本,因為發現的地方在趙城的廣勝寺,所以一般命名該部經書為趙城金藏。
不久前我們曾經介紹,出現中國最早冰箱的水神廟,它就是廣勝寺的一部分。廣勝寺歷史悠久,自古就是佛教重鎮,但從來都沒有人意料到,《趙城金藏》這部寶典就藏在廣勝寺。
金代熙宗年間山西的一戶崔姓人家,有個女兒叫法珍,據說她從小是個啞巴,但後來被一名僧侶把病治好了,於是他許願要為佛寺做善事。他開始四處集資、雕刻經書,法珍前後花了三十多年時間,完成這一部佛教大藏經的刻印。我們可以說這是一部佛教的百科全書。
不過這本在當年就已經引起轟動的經典,卻突然嬝無音訊,在西元一九三四年重新被發現之前,它幾乎已經成了一段不可靠的傳說,很難想像一部有六千萬字的大藏經可以被遺忘在千年古剎中。後來,中共還以此為版本,編錄了一整套中華大藏經,被認為是佛教界與文化界的一大盛事。
中日兩國在佛學研究上,既有合作也有較勁。民國初年,日本佛學界與出版界,通力合作進行大正藏的編輯,日方想藉此奠定對佛學經典研究的中流砥柱地位,當時他們對於趙城金藏的存在渾然不知,也因此一九三四年趙城金藏被發現,震動了日本佛教界。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