過去以來,學儒學的人以孔子為榜樣,從漢代「獨尊儒術」的口號震天,到教師節紀念日,讓後人真的以為儒家的五經或《論》、《孟》、《學》、《庸》,有著偌大影響力。其影響力當然是有的,但若與宗教的影響比起來,可能真的是小巫見大巫了。聖嚴法師的辭世,讓人發現,儒佛二者對社會百姓,甚至工商業界的影響,佛教遠甚於儒家。生前總總暫且不談,僅就「死亡」這件事,萬人頂禮參拜,信眾沿路三公里護送祝念,就足見其影響層面之廣大。法師之辭世不僅是一人生死之事,亦藉此為社會百姓上了一次面對生命、面對死亡的課。教育了社會百姓如何面對生命的態度。其遺囑與身後語,都交辦清清楚楚,足為典範。此又藉電視、報紙、網路大篇幅的報導,產生非常大的教化影響。至於徒眾,可從學生、弟子來說,儒家與佛教都是收弟子的,彼此之間都有師生之誼,亦能深化為父子親情。古人說一日為師,終生為父;或云盡形壽以報師恩,皆為如此。再見元首態度,元首對於法師顯露交情匪淺,當然有些人會說,候選人對於幾大山頭的精神領袖,因為選票的緣故,所以總是會表現的特別矯情。但不可否認,元首也是人,他也需要精神上支持的力量,不論來是宗教信仰或是儒學教育。古人說上以風化下,下則風行草偃,正是如此。故上位者的態度,真會影響一國之風氣。

當然儒家亦有這樣光明面對死亡的例子。如曾子的易簀之語,曾子曰:「吾何求哉?吾得正而斃焉,斯已矣。」舉扶而易之,反席未安而沒。王陽明門人周積侍疾,問遺言。先生曰:「此心光明,亦復何言!」頃之而逝。此皆求仁得仁,毫無畏懼。但當下儒學的現況又是如何呢?「禮、義、廉、恥」,「忠、孝、節、義」等倫理綱常或學做聖人,不僅不能與新五四運動、新六倫一般發揮作用,甚者所謂道德,則淪為被人嘲笑,並望而卻步的事。到此,儒家精神還有什麼價值呢?(逸光)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fgtripitak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